这是一幅我第一眼看到就被紧紧攫住的巨作。意境深邃,摄人魂魄。
时任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的秋文,师承大师梅尔尼科夫,深得要义。
秋文的画更加简洁,用笔恬淡而意境高远。
它的诗性,它的哲理,它的空灵,它的禅意,它的淡泊名利,它的远离尘嚣。超然种种,都深刻地无以复加。
夕照下的金云,反射在中部水面是银灰,而在下部又基本还原。在远处的地面上,金色则较为实在、厚重。
远山灵黛,树影绰约。山重深浅,树绿参差。小船随波随性。
什么叫浮光耀金?哪个是静影沉璧?什么是寒江独钓?又胡为野渡无人?……
有意在苇叶看风,留心于水影读禅。法自西方的油画,缘何极具泼墨的写意。吃透东方的哲理,又暗合先贤的志趣。秋文学冠中西,他的作品已臻至化境。
秋文是诗人,秋文是哲人,秋文是大师,秋文是大儒。衍业传道是功德,流传巨作为不朽!
北京电视台记者:于小钢
自然界中黄昏的湖畔,本就很美,很能撩人情思。
《湖畔的黄昏》这幅画,不仅准确地传递了黄昏的意境,而且使之升华,釀制成醉人的的诗意。画面传递出一股浓浓的乡情,带给你绵绵思绪和悠远的遐想。
画家通过取舍、提炼和浓缩,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。
太阳下山了,阳光不再喧闹,万物变得模糊。树林、坡地和芦苇,都在幽暗中融为混沌一体;天和水却是无比明亮,无比灿烂。风息了,水静如镜。鸟归林,万籁俱寂。只有湖面远处一线闪动的涟漪,和天空一抹飘逸的云霞,来证明这苍穹中的空气仍在悄悄地流动……构成黄昏美感的诸多要素被画家一一捕获,并且被单纯化,被突显出来,以传递他内心的情感。画家在这里“惜物如金”,他没有表现很多细节,没有刻意去描绘树、芦苇的姿态和形状,只把地面景物归纳成几大块,只刻画了近处被水光映衬的些许苇叶、一条由画外伸向画内的栈桥、远岸暗影中几处坡地和一棵小树。然而,杂乱错落的满坡芦苇、密密层层的万千棵树、坚实的土地和深远的空间全都跃然布上。因为景物单纯,情境才得以突显。
近处,一位垂钓者面向湖面,只给我们一个背影。然而,正是这个面目不清的背影,用他的气场将画中万物统摄在一起,构成一种意境,也将我们的视线带进画内,有如身临其境,心生感动。
画家深得他的老师梅尔尼科夫真传,继承了列维坦等俄罗斯风景画家的抒情传统和诗意品格。
周林生教授:
中国美术协会会员
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
曾任 编辑室主任
艺术期刊主编